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化

“原生态多声部”唱响蓉城 羌音羌情尽显文化传承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3-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1月18日,《山魂》——羌族“原生态多声部活态展示”在四川省川剧院举行,来自茂县松平沟乡岩窝村的村民为蓉城观众带来了一场原汁原味的羌族歌舞盛宴。

  “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羌族人民普遍能歌善舞,保留着原始乐舞粗犷、古朴的风格。岩窝村地处高山深处,羌民至今保留着最原生态的艺术形式,羌音把风吹树林的哗哗声、溪水的潺潺声、的鸣叫和心理绘织在一起,以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原生态合唱形式世代流传,是“羌音无字传歌声”直接体现。

  当晚演出节目包括转山歌、祭山歌、劳动歌、羌笛、口弦、爱情山歌、酒歌、阿莎吴鲁、阿吉拉印、咋啦、情歌、嫁女歌、出征舞、迎接舞和锅庄。作为“云朵上的民族” ,他们的歌声和生活场景密切相关,如劳动、祭祀、嫁娶、战斗,除了前来捧场的羌民,大多数观众听不懂具体意义,却能体会到歌舞中倾诉的欢喜、伤悲、勇敢、坚强。

  独唱、对唱、合唱···台上羌民载歌载舞,在主持人风趣幽默的调侃中,观众不时会心一笑。在一些歌曲中,老年羌民也无法准确翻译出部分古羌语的含义,他们在唱歌时用手托着下巴、或捂着脸颊,这有什么指向和作用连演员自己都不太清楚,由于首次登上大剧院表演,甚至偶尔还出现忘词的情况。此次演出负责人表示,我们只做羌族歌舞原生态的“搬运工”,原汁原味就是最好的演出。

  文化志愿者廖先生亲身参与了此次演出筹备过程,他称自己被今晚成功的演出所,让我们看见了羌族古老艺术的本来面貌,从心底村民们的艺术传承,也很欣赏主持人的风格和整台晚会的。主持人兼指挥家肖超能轻松指挥七十人乐队并听出谁演奏的不和谐,却无法完全规范村民演唱。舞蹈家兼导演施伟能跳各种复杂的舞蹈并编排舞剧或大型综艺晚会,却不能完全规范或改编村民们的歌舞。因为羌民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就是这个样子的,任何改变都变了味道,与祖传承的不一样。规范的民族音乐要有乐调、要摘取其中的音乐元素进行再创作,规范的民族舞蹈也需吸收民间的音乐素材和舞蹈元素进行再创造。但如果经过以上加工,那就不是原生态本来的模样,如同现在的许多景观,都是现代人造,失去了自然,人文的欣赏价值。

  正如四川省川剧院派驻茂县永和乡利里村的陈金远描述那样,他们那里房间电灯能全亮就算是条件较好了,松平沟乡岩窝村很多居民家连手机没有信号,这些“精准扶贫”的地区人民不仅过着贫乏的生活,还随时面临着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四川交响乐驻岩窝村干部涂佳表示,自己生于大凉山,对大山里的生活有着切身的感受,驻村经历让她对这里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淳朴善良的羌族人民有着浓烈的感情。他希望通过“原生态多声部活态展示”让优秀的羌族文化走出高原,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据悉,此次演出的所有票务收入和现场义卖收入都将用于岩窝村公益扶贫及多声部扶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