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化

07年自考“中国新文化概论”名词解释四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3-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制度文化: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2.法制:是中国古代世袭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法制在春秋时期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3.君主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的体制。君主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

  4.三公九卿:秦朗统一之后,建立起来的中央系统。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下有九卿(太常,朗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正,大司农,少府)分理中央事务。

  5.三省六部制:隋唐以后,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体制内的分配问题。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等政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为行政事务的职能管理机构,六部隶属于尚书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传统社会中央管理体制的成熟。

  6.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的系列变动,土地兼并战争到处发生。在大国吞并小国之后,征服者大都将小国变成县郡,以隶属于自己的行政系统之下。这种郡县制在战国时代,已成为国内一般行政区划。秦汉时期以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建立起天下一统的体制,君主达到空前的高度。

  8,察举制:汉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可以向举荐贤士。这种由地主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汉代察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它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的出现作了重要的铺垫。

  9.九品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制度严格的选官制度。中央在各州郡设“官”,负责察访本地人士,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九品制从其本质上看,同样的是土族的利益。

  10.明经科:在于察举通晓经典的人才,东汉开始设置。隋唐以后,汉代察举考试中强调的仍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11.诗赋取士:唐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视的进士科,进士试主要是诗文,是一种文学考试,因此唐代崇尚文学成为一代风气。在诗赋取士的利益驱动下,唐人创作热情高涨,唐诗时代的形成与科举制度有相当的关系。

  12.行卷:唐代的科举考试没有后代那样严格,考前的举荐相当重要。为了获得达官贵人,社会的赏识与推荐,士子们在应试前,带着自己平时所作的诗文投献给名公巨卿,这种诗文称为“行卷”。

  13.法律制度:是由国家者为协调社会关系,社会秩序而创制出来的带有强制性的制度规范。

  14.《法经》:战国时期,在普遍制定与公布成文法的基础上,魏国的李埋对诸国成文法进行了总结,制作了《法经》六篇,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

  15.《唐律疏议》:唐高命长孙无忌对《唐律》进行考证,疏议,著成《唐律疏议》一书。公元454年唐高颁行《唐律疏议》是汉代以来对于法律注释解说的集大成著作,它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是经义化的范本。

  16.“春秋决狱”:从董仲舒开始即以《春秋》的与事例附会法律,《春秋》经义不但成为法律的补充,其权威性甚至还高于法律,

  17.五礼:是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约定制于周代。五礼分为:吉礼,祭祀之礼;凶礼,死丧,凶荒之礼;宾礼,朝见之礼;军礼,出征,田猎等礼;嘉礼,冠婚,饮食,宾射等礼。

  18.“五服”:按传统丧葬礼俗,亲属要依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穿戴不同的丧服“守制”,这本是周代的古礼,来自礼制;汉代以后沿袭了这一丧服制度。传统的孝服分为五等,俗称“五服”。法关系与等级制度在五服礼制中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