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包心鉴:中国道“特”就“特”在具有厚重的中华文明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2-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习总视察山东曲阜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日联合举办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理论研讨会,深入学习习总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本刊特开设“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栏目,对部分会议论文进行摘登。

  2013年11月26日,习总在视察山东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提出的“四个楚”。“四个楚”,首先“要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任何国家和民族发展道的选择,都离不开本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这就是道选择的“文化依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特”就“特”在它从历史深处走来,具有深刻的历史生成逻辑和厚重的中华文明基因。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道开辟之“源”、拓展之“根”,离开这个“源”和“根”,中国道不可能得以有力拓展,甚至也不可能顺利形成。深入楚中国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在和发展中国道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是进一步坚定道自信,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文化基点和强大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注重认识论的匡正,很早就提出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所谓“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在延安整风中,古为今用,对“实事求是”作出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从而赋予“实事求是”以全新的内涵,创造性地形成为我们党的思想线,成为党领导人民排除万难、不断由胜利胜利的重要法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的选择,正是以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线作为前提和起点的。这种恢复和确立,不是对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创新特色。总结我们党在究竟要走一条什么样社会主义道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打破观念的和固定模式的羁绊,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把实际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我们党对世界格局新变化作出正确判断,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结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正确判断,得出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这两个“正确判断”,两个“科学结论”,不啻是中国人果断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的两大理论基石。实践有力表明,中国道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充满活力,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一切从时代变化和中国国情出发,既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是基本的价值观。“政德”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并以此为价值取向来处理国家、君主和人民的关系,这就是“民为贵,次之,君为轻。”这一文化传统,为中国人历史性地继承和创造性地运用,由此确立了我们党的执政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执政的根本旨;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为中心,是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道的最本质特征、也是最核心价值。中国道的成功选择,根本因素就在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融汇人民的智慧;中国道的不断拓展,根本动力就在于高度重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中国道的最重大价值,就在于这是一条能够人民、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之。习近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新时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条基本方略中的两条重要内容。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为中心,中国人坚定不移的与实践,赋予“以民为本”“民惟邦本”传统价值观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使中国道赢得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参与和支持而更加具有自信的张力。

  中华民族历来是充满智慧与梦想、追求与进步的民族。小康社会、大同世界,就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生不息发展过程中一直不懈要实现的美好梦想。“小康”,源远流长,最早源出《诗经·大雅》:“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思想经典《礼记·礼运》中描绘了理想化的“小康”社会和“大同”世界。新时期,将“小康”这一充满智慧的概念引进我国现代化进程,赋予中国道以具体而形象的宏伟目标内涵。从小康社会、大同世界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动展示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强大现实价值和恒久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是一条通向更加宏伟目标的现代化之。多次向国内外宣布:我们的现代化“叫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也就是首先实现‘小康社会’,并在小康社会基础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这就是不断开辟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新境界。习近复强调,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质是“发展”,这个发展,核心内涵是人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全面”,这个全面,核心内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反复表明,只有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才能真正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为到中叶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基础。

  道自信,从本质上说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许多文化自信元素,其中最重要最本质的莫过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既是古人从大自然运行规律中探索出的人生基本准则,又是支撑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柱。

  中华民族之所以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生生不息,创造了长达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有自强不息的文化自信基因。自强不息,就是一种奋发图强、自主、孜孜不倦、不拔、、锲而不舍的。这种状态,体现在个人价值方面,就是超越、持之以恒;体现在社会价值方面,就是锐意进取、革故鼎新;体现在国家价值方面,就是发愤图强、民族振兴。中国人历来崇尚自强不息,为谋求民族、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备尝艰辛而无悔,历尽挫折而不馁。不忘初心、自强不息,内在地融入我们党的旨与追求,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的坚固支柱。

  与运行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相对应,“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渗透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标识。在人与人关系方面,体现为虚怀若谷、宽以待人;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体现为、和谐共处;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关系方面,体现为协和万邦、和睦共容;在思想文化方面,体现为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继承和弘扬厚德载物,是中国人所以能赢得最广大人民和社会信任,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胜利不断胜利的重要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既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和基本原则,又包容各种经济成分和社会多元因素充分发展,从而形成凝聚、集中民智的最大公约数,汇聚成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这也是中国道界各种道比较中最具活力最充满自信的根本奥秘。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彼月异,月月异,再月异。”中华民族所以是一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秀民族,中华文明所以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最具有历史穿透力和现实影响力的先进文明,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锐意变革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明。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民族文化自信的传承基因,我们党才会屡遭艰险而愈强、历尽而辉煌。

  锐意变革、革故鼎新,尤其成为我们党领导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的最重要法宝。中国道,最鲜明的特点是,最强大的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期。以习为核心的锐意、果断,赋予全面深化和进一步对外以更加深刻的时代意义。习近复强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全面深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尤其需要弘扬锐意变革、革故鼎新的优秀民族。

  在中国坚强领导下,我国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风雨兼程、40年不懈探索、40年砥砺前行,40年的,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纪念40周年前夕,习总考察广东和上海、主持民营企业座谈会、出席首届进口博览会,就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再次发出“高举新时代旗帜”“推动思想再解放、再深入、再扩大、工作再落实”的强烈信号。新时代的,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锐意变革、革故鼎新的优秀文化基因,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越走越宽广!□

  (作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巡视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