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星座名人

演员马精武,马精武 李苒苒,马精武演过的电视剧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2-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演员马精武

中文名:马精武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7年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

代表作品:《风从东方来》、《艳阳天》和《金光大道》

主要成就:中国影视演员、导演

马精武图片

 

马精武,中国影视演员、导演。1937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基金会副秘书长。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马精武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1977年至1980年任表演系领导小组成员。曾任表演教研组组长、主任教员。1995年任教授。妻子李苒苒也是北京电影学院的退休教授。

妻子:李苒苒

马精武 李苒苒

家庭生活

妻子:李苒苒,也是一位电影教师。

1934年12月出生,籍贯大连。1960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毕业,同年在北影厂演员剧团工作,两年后调回北京电影学院,在表演系任教。历任主任教员、表演教研组组长。1988年起任表演系教研室主任,1995年离休。自1962年任表演艺术课程教学起,注重教学改革,成绩显著,许多学生成为当代著名演员。1980年为教师艺术实践活动编写话剧《我、你、他》舞台演出、获好评。剧本发表在中国剧协主办的《剧本》月刊上。1981年为学生编写电影剧本《端盘子的姑娘》,1985年为学生排练苏联多幕话剧《外交官之家》(中央电视台播出)。1987年为学生排练美国多幕话剧《夏日烟云》,均任导演。1992年为学生编写多幕话剧《青春不会等待》,并任导演,同年改为八集电视连续剧,任导演。1993年与人合著《电影表演艺术基础论》,并负责全书的统稿。

儿子:马川

《扬男翘女》制片人

个人经历

教授课程

教学主要开设的课程有:《表演艺术》、《电影表演理论》、《影视表演创作实践》。指导毕业多幕剧的排演及演出。撰写表演教材、理论文章和著作及演员表演评论文章等约三万字,剧本创作约二十万字。

所获奖项

1991年获学院先进个人奖,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与李苒苒、刘诗兵、张建栋合著的《电影表演艺术概论》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全面论述电影表演学科的著作。获1996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8年至今担任艺典艺术教育(艺典艺术培训学校)表演专业客座教授、艺考专家。

座右铭

钱的前面有比钱更值钱的东西,决不被金钱所惑、决不为金钱而活。

人物生平

出生在草原上的马精武幼年跟随父亲四方云游,直到上中学,父亲才把他送到乌鲁木齐。1956年北京电影学院首次招收表演本科班,马精武南下上海考场,通过苏联专家严格的考试,脱颖而出。1960年,马精武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并先后在影片《风从东方来》、《艳阳天》和《金光大道》中饰演角色。1981年导演影片《端盘子的姑娘》、《被跟踪的少女》等。1986年后编导电视连续剧《西厢记》、《马周艳遇》等。近年主演电影《七剑》和《夜宴》饱受关注。

他在教学之余,还积极参加艺术创作活动。曾在多部故事片中担任主要角色。例如:60年代中苏第一部合拍故事片《风从东方来》、以及《停战以后》、《穿山巨龙》;70年代的《艳阳天》、《烽火少年》、《金光大道》、《火娃》;80年代的《叛国者》、《我、你、他……》、《行窃大师》、《大惊小怪》;90年代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悲喜人生》、《铸剑》、《青蛇》、《天国逆子》、《太阳有耳》、《古城童话》、《走进澳门》等。

担任导演的故事片有:《笑比哭好》、《端盘子的姑娘》、《我、你、他……》、《好女婿》、《欢乐常在》、《被跟踪的少女》、《故乡的旋律》等。

他除了在故事片中的创作之外,还参与了上百集电视剧的创作,并在其中担任主演、编剧、导演、艺术指导等。

创作之路

马精武在几十年的艺术创造和表演教学实践中,选择了性格化创造的道路。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塑造了性格不同的各种角色。有正面小生,如影片《停战以后》的新华社记者、话剧《最后一幕》的演剧队队长。有不同类型的老生,如影片《艳阳天》中七十多岁的贫农饲养员马老四;还有影片《叛国者》中的昆虫学家、教授。有性格内在深沉的,如影片《我、你、他》的建筑工程师;还有性格热情刚毅的,如影片《风从东方来》中国游击队员王德民(青年时代)等。他还在影片《金光大道》中出色地扮演了一个很有色彩的反面人物张金发。他一直很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在参加农村的各种工作及巡回演出和影片拍摄中,几乎跑遍整个中国。加上他热情、平易近人的性格,使得他在生活的海洋中,广泛地结识了各个阶层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他的朋友,既有画家、音乐家,又有工厂的工人和乡村的农民。既有铁路系统的、医务界的,也有部队的……。这些积累是他塑造各种人物的宝库。他常常对学生说:“了解人的工作是演员第一位的工作,是重要的基本功。然而,要把生活变成艺术,还必须靠演员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熟练的表演技巧。”

他走上性格化创作道路的第二个条件是他博采众艺、多才多艺。他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模仿力。在学院举办的化妆比赛中,他模仿的高尔基获得首奖。他还喜爱书法,绘画、捏泥人。他捏的泥人绘声绘色、造型优美,别具一格。对各种艺术的广博兴趣与爱好,增强了他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大大地帮助了他在人物塑造上的外部性格化。他是个动静相间的人。他常常一个人闷在屋子里静悄悄地刻图章,练书法,捏泥人,绘布景,写剧本……,有时可以一动不动地坐上一整天。马精武也擅长喜剧,他在学院学习期间的保留节目新疆歌舞“双送礼”,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都有出色的喜剧效果,每次演出都得多次谢幕。1981年,在他参导的影片《端盘子的姑娘》和《笑比哭好》中展现了他的喜剧才华。

马精武在创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探索与创新。他常说艺术就是要创造、要创新。他主张电影表演不能完全承袭舞台上那种戏剧化风格表演,应该走一条生活化、电影化的道路。在教学中,他主张依据电影的艺术特性进行革新,使表演教学电影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