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影视资讯  综艺

文化类综艺节目满意度高 凭借什么要素吸引观众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4-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两年,中央电视总台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每集以一个博物馆为主题,展示3件文物,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或娓娓道来文物的历史,或扮演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起了国宝的前世。许多观众表示,在《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据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满意度更高。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2016年的《中国诗词大会》,推动了国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潮。借着“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台网同标”等利好政策,文化类综艺节目在2017年出现了井喷,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2017年约有50档文化类综艺节目,2018年突破了70档。《一本好书》《见字如面》《朗读者》《上新了·故宫》等相继涌现,实现了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从“高冷”向“亲民”的发展。

  当不少人将文博、古诗词等作为文化类综艺的标签时,《上新了·故宫》总导演毛嘉却表示,综艺节目关涉生活方式、美学规律和文化底蕴,因此,文化类综艺也应该涵盖更广泛的内容和更多样的形式。

  当下,“文化+旅游”催生了《魅力中国城》等聚焦城市发展、挖掘城市内涵的节目,甘肃庆阳的“剪纸”和“千岁香包”、云南德宏的葫芦丝、广西崇左的花山岩石等都在节目中得以展示;“文化+科技”缔造了《加油!向未来》《机智过人》等科技类综艺节目,高冷枯燥的科学知识也具有了趣味性和人文气息……

  《见字如面》《一本好书》总导演关正文认为,在日益扩大的市场中,文化类综艺的崛起是人们向着传统文化、需求的必然回归。

  在中央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总监、大型节目中心主任郎昆看来,要想在电视创意中冲出重围,综艺节目除了提供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功能,更要为观众带去正能量和满足感。

  每当谈起文化类综艺,不少人往往认为只有文化水平较高、年纪较长的人才会关注。但近年来,“90后”“95后”观众日益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主要观众。“年轻人同样非常喜欢有质感的东西。”《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说。

  面对年轻受众,如何吸引、留住他们,是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的重要命题。在娱乐化泛滥的时代,需要创作者在严谨之余,寻找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而不是板起面孔。

  “喜闻乐见不只是这个时代才有的需求,也不是这批年轻人独有的消费需求。某种意义上,所谓节目就是对优质资源的视频化翻译转换。”关正文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并不是站在娱乐节目的,而是需要举重若轻,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对创作者而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输出需要寻找一个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但是,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有其和运营上的烦恼。不少从业者指出,虽然文化类综艺广受关注,但在经济效益方面还无法跟《奔跑吧兄弟》等娱乐类综艺相比拼,依然会被定位为小众节目的质疑,这需要一个必经的市场确认过程才能突破。

  关正文还记得,3年前《见字如面》刚启动时,“等广告销售都等烦了,没法跟广告商进行有效沟通”。然而,两季《见字如面》全网播放总量突破12亿,并凭借第三季的了“综艺节目难有三季”的魔咒。“只要你有足够的真诚和努力,创新就能具有影响力,就会有市场价值。”关正文说,“这个行业有自身的特殊性,选择做文化,更大的成就感是享受,而不是一味扮演经济英雄的角色。文化类综艺节目确实,但只要稳步提升质量,生命周期会比浅娱乐要长。”

  文艺作品、文化产品既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也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几年前,为了让更多人接触书、多读书,关正文发起了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本好书》。节目被他形容为大众阅读的“试衣间”,以视觉的方式激发观众思考和阅读的兴趣。《一本好书》收官时,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将近4.75亿,在微博主线本书中,不少在网店和线下书店的销售排名都有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国家宝藏》的也助推了国内的文博热。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说:“一年前,故宫决定与《国家宝藏》合作时,应邀的博物馆很多都打来电话询问,说故宫参加他们才参加。而在第二季筹备阶段,反倒有不少没被邀请的博物馆打来电话,追问什么时候能上。”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说:“《国家宝藏》连接了电视综艺、博物馆和,它为博物馆开创了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方法,吸引了新观众,更增强了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虽然文化类综艺节目已经聚集了大批粉丝,但随着社会关注度的增加,不少跟风模仿、同质化严重的节目也相继出现。对此郎昆认为,综艺节目要寻求良性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要强化自主创新,打造中国特色的原创节目。

  除了内容形式上的创新,渠道和方式的创新也很重要。郎昆谈道,《国家宝藏》是一个在电视端制作的节目,但却在互联网、新端了点击量,观众、网友通过弹幕、视频短片等进行二次创作和,给节目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和话题效应。

  关正文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正处于文化产业的风口,但风口就意味着有起有落,“创新和创作是文化产品的翅膀,只有始终抱着、谨慎的态度,才能真正获得观众的喜爱,实现长足的发展。”(本报记者 )

  “文化+”节目模式将成电视综艺节目新热点,近些年,综艺节目一走来,经历了相亲、真人秀、知识问答、选秀等多个内容形式。向未来》《机智过人》等科技类综艺节目,让高冷枯燥的科学知识也具有了趣味性和人文气息……在唐琳看来:“《魅力中国城》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延伸,节目中涉及的不光是旅游产业,还有人工智能、互联网产业等,对打造新的城市形象、城市品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娱乐性的节目形式,综艺力强,辐射面广,一直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中央人民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

  文化类综艺节目满意度高 凭借什么要素吸引观众?,近两年,中央电视总台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几年前,为了让更多人接触书、多读书,关正文发起了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本好书》。”虽然文化类综艺节目已经聚集了大批粉丝,但随着社会关注度的增加,不少跟风模仿、同质化严重的节目也相继出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