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娱乐新闻  国际

邮票艺术中的内蒙古民族歌舞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袖珍艺术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发行的邮票中,留下了内蒙古民族歌舞的丰富印记,展示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时代风貌。这些邮票飞入千家万户,飘向五洲四海,向全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呈现了内蒙古民族歌舞的独特魅力,也传递着内蒙古欣欣向荣、发展进步的丰富讯息。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中国邮政共发行5组纪念邮票,其中第4组“举国欢庆”1套3枚。第1枚以雄伟壮丽的天安门为背景,描绘了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苗族等民族身穿节日盛装,在天安门广场欢歌曼舞的场面,形象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热烈气氛,生动体现了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这也是蒙古族歌舞形象第一次进入新中国邮票。

  1963年6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间舞蹈(第2组)》特种邮票1套6枚,其中第3枚是“鄂伦春族鄂伦春舞”。图案中,一对男女演员身着民族服装,正在表演打猎时的骑马动作。历史上的鄂伦春族,是在大兴安岭地区以狩猎为主,辅以采集、捕鱼的少数民族,鄂伦春歌舞源于独特的生产生活实践,打猎舞表现了骑马持枪狩猎场面,熊斗舞模拟狗熊姿态,“红普嫩”反映了妇女的采集活动。广泛流行的“鄂呼兰,德呼兰”“依哈嫩”,是围着篝火饱食猎物后的自娱性歌舞。鄂伦春族主要聚居在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县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1973年6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儿童歌舞》特种邮票1套5枚,其中第2枚是“拉马头琴(蒙古族)”。图案采用民间剪纸艺术,刻画了一个站立演奏马头琴的蒙古族男童形象,十分清新可爱,也反映了蒙古族少年儿童在在祖国大家庭中健康快乐成长。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拉弦乐器,因琴柄顶部镶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潮尔”。马头琴曲目风格多样,富于草原特色,曲调委婉,多是描绘自然风光或者对马的歌唱。著名曲目有“万马奔腾”“欢乐的草原”“牧马人之歌”等。

  199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1套56枚,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邮票发行史上一次发行枚数最多的一套邮票。邮票图案以“盛装歌舞为主、兼顾民俗”,反映了全国56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和欢乐祥和、庆祝国庆的场景。

  这套邮票的第31枚是“达斡尔族”。图案中,身着民族服装的一对青年男女,欢快地表演达斡尔族传统舞蹈“鲁日格勒舞”。该舞蹈取材于现实生活,模拟各种动物的动作,伴以似鸟兽的鸣叫,并艺术再现畜牧、狩猎、捕鱼、农耕等生产劳动的情景。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其他旗(市)的达斡尔民族乡。

  2007年5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分别是“吉庆”“欢歌”。“欢歌”图案是身着蒙古族盛装的女青年,在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上载歌载舞,表现了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也展现了草原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和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

  2017年5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纪念邮票1套3枚,分别是“守望相助”“亮丽北疆”“民族和谐”,生动展示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守望相助,建设亮丽内蒙古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良好局面。其中第3枚“民族和谐”图案,以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宣告成立时的乌兰浩特“五一会址”和绚丽多彩的礼花为背景,描绘了各族群众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庆祝场景。

  2019年10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邮票1套5枚,依次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文化繁荣兴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建设美丽中国”。同时发行小型张1枚,主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志,背景衬以鲜艳牡丹花和扬起的船帆图案,下方是一艘远洋巨轮。底图为包括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在内的全国56个民族,载歌载舞,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整个画面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这首巨轮,将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新的起点,朝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乘长风破万里浪,凌青云扬千张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