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产业  彩票

【边疆党旗红】父子两代人“接力”守青山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8-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东北网8月13日讯(记者 许诺 程扬帆)三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从弱冠到不惑,前哨林场的“护林人”王东森、王鑫父子以林场为家,以森林为伴,为这片大森林奉献了30多年,无怨无悔,两代人用青春涂满这一片绿色。

  深山中的“林三代”

  前哨林场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西林吉林业局,比邻祖国北陲界江,是全国最“北”林场。这里条件艰苦,人烟稀少,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对木材的需求增加,第一代务林人爬冰卧雪,以人拉肩扛的方式挺进茫茫林海,唤起了林业的“黄金时代”。

  17岁的王东森跟随父亲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绥棱林业局采伐木材,父子二人顶风雪冒严寒,深入密林深处砍伐,这让王东森有了不少采伐经验。

  “我和我父亲被称作是‘父子据万米能手’,那时候咱也不知道累啊,就知道我是党员就得向前冲、干在前。”王东森回忆说,曾住过冬夜里不生火的帐篷,结着冰碴儿的大河他带头跳过。

  冬运生产都是在原始森林里作业,难免要砸到小树,当时很多人并不把这当回事。王东森就给J-50司机和油锯手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天采100棵树,每棵树放倒后砸到1株幼树,那就毁掉100株,一个生产期下来,至少毁10000株,全场20多名油锯手,一年下来毁20多万株幼苗。“大家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王东森早就有了守护森林的意识:“我们不能只索取,要为以后做储备,更要当好大森林的守护神。”

  为避免在采伐过程中伤害幼树,年纪轻轻的王东森就向大家提出了倡议:“树往空出倒、幼树保护好、一人一份心、绿树早成荫”。这个口号传遍了伐木工,极大地保护了幼树的生长率。

  1986年,24岁的王东森“一路向北”,来到了前哨林场支援国家建设,凭借出色的技术,成为了大兴安岭林业战线的“采伐大王”,也就此扎下根来。

  “那时候,放倒一棵树至少得要1个多小时,工作起来也十分危险,有一次一颗大树的树枝支出来,把我这脸都刮破了。”王东森指着嘴角和鼻梁上的疤痕说。

  就这样,王东森一边伐木,一边护林,既是伐木工,又是护林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这片森林腹地中。

  能够传承的绿色

  如今,昔日幼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采伐工也变成了育林人。退休在家的王东森,将本可到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儿子王鑫,亲自送到了前哨生态建设第一线。

  2014年4月1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叫停。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伐木工人的汗水、足迹和荣誉,走进了历史记忆。

  现在的王鑫身兼数职,他独守在渺无人烟的深山,密切监视四周山林的动向,是育林人、护林人,也是前哨林场的扑火队员。

  “现在正是林区的防火期,从3月份到现在我都没怎么回过家。如果风大或者有雷电,就要马上做好预警。”王鑫说,有几天风大的时候,他直接上山住在了林子里,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火情。

  王鑫熟知周围山形山貌山势,遇到突发火情时,能让扑火队伍少走冤枉道,快速抵达、快速扑灭。长时间的观察与磨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有造林任务时,王鑫就积极投入到造林的任务中。他在深山中有一处帐篷似的住处,工作之余,他要自己弄烧柴,解决吃饭、取暖问题,更糟糕的是没有电。近几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这里通了电,也带来了“光明”。

  不有句话叫“父债子还”吗,我爸伐了一辈子树,但也保护了不少小树,现在我要栽更多的树,这片青山我不但要守住,更会好好地传下去。

  父子接力守“青山”

  前哨林场历经开发建设、森林火灾等困境和林业转型等历史性严峻考验,一次次强攻突围。“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前哨,已经成为北疆生态保障、林业企业转型、森工党建品牌的“第一哨”。

  48年来,前哨林场累计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商品材191万立方米,人工造林39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14万亩,施业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2.5%,比1988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很多林业工人真实的写照。王东森、王鑫父子二人以“接力”的形式,克服困难,守护森林,惠及子孙后代,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唱响了新时代林区人爱林、护林的颂歌。

  在前哨林场,像王东森、王鑫父子一样的护林人还有很多,他们前仆后继,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付出,他们为前哨林场生态建设奉献了青春和热血,赋予了这里无尽的生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