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影新闻

青春片成烂片代名词 一边赚大钱一边被嫌弃

  • 来源:互联网
  • |
  • 2015-05-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有待市场淘汰“烂青春”

  从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超7亿元开始,国产青春片看上去迎来了黄金时代,但与高涨的票房形成鲜明对应的是,近年青春片的口碑却不怎么样。“影视毒舌”影评人杨文山认为,青春片的遍地生根、良莠不齐,自有市场的淘汰机制,假如市场也很难淘汰,让它们独领风骚,那只能说明我们的“主流电影”做得太差劲,“‘青春片’之所以遭人嫉恨,说到底它是以一个健康市场中配角的身份抢了主角的光环。”杨文山认为,作为一种次类型的“青春片”,有一两部现象级票房成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出现一批,那肯定是不正常的,“这种电影市场‘拨乱反正’的完成,有待主流电影的集体发力。”

  好青春片应是一部社会电影

  曾几何时,中国也有过不“堕胎”的青春片。影评人韩浩月介绍:“像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都很好地表现出了青春味道。现在的比较穿越,各种元素混杂在一起。”他认为,现在中国电影正处在对青春片需求的初期,如果该类型不把握住一个好的趋势,很有可能会让这个题材透支殆尽。

  对于不少青春片导演把自己比作产品经理,韩浩月认为,电影也是一门生意,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过分商业化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可能造成破坏。

  他表示,产品经理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首先作品应该符合电影创作的基本规律,除了节奏气质要对年轻人的心理把握精确,还应该对他们的时代背景有所分析,好的青春片应该是一部社会电影,让观众明白角色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生存状态。比如贾樟柯的《小武》,就把社会背景交代得很好。其次如果拍摄的是小说改编的电影,应该用电影的文本去表现而不是把小说简单从头到尾演一遍。电影应当是再创作的过程,应该高于小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