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星座运势

强制浏览、精准营销、难以关闭:网络弹窗广告骚扰何时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降价促销”“今日特价”“紧急通知”……互联网时代,比家人更了解你的是谁?有人戏称,是网络弹窗广告!记者调查发现,当下一些弹窗广告依旧“任性”:要么关闭标志近乎“隐身”,要么难以关闭强制用户浏览,还有某些弹窗广告,游走在“精准营销”和“精准骚扰”的边缘。

  专家认为,规范治理网络弹窗广告,并不缺少法律法规,而应严格执法、加大宣传,升级监管技术。

  调查

  关闭标志“隐身” 偶有强制浏览

  临下班前,电脑右下角又一次弹出那个熟悉的方形小框,刘杰明心里顿时噌噌冒火。“这种广告真的很烦,换着名头动不动就给弹出来。先不说弹出的内容是否合适,会不会泄露隐私,真要一口气把它关掉,还得考验一番你的视力”。

  刘杰明吐槽道,自己视力本来就不太好,一些网页上的弹窗广告,往往还把关闭按钮设置得非常小,“有些利用色差造成‘隐身’效果,让用户半天找不到怎样关闭;有些则是点击了关闭按钮后,弹窗又缩小到边上某个角落继续待着。更别说手机屏幕上的关闭按钮了,要关掉就更加费时费力了,网站和广告商真的蛮拼的……”

  对于弹窗广告,孙鹏与刘杰明有类似感受,他坦言完全无法预测弹窗什么时候会到来。“一般打开浏览器关上弹窗后,就不会再弹出来。但是当登录某网站(尤其是购物网站)退出后,右下角的弹窗广告就会很快出现,要么是你刚刚浏览过的商品,要么是与其类似的配件,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精准营销’?”

  而最让孙鹏受不了的,是某些网页上的弹窗设置了“障眼法”,目的是为了强制用户浏览广告——点击右上角关闭按钮,会出现“关闭”或“继续浏览”。然而,当他果断点击“关闭”时,该推广广告照样会弹开广告页面,而后关闭页面才能成功。“这不就是逗人玩吗?后来,我在朋友推荐下安装了一些过滤软件,不能完全过滤弹窗,但是也清净多了。”

  弹窗广告的多发,的确带动了广告过滤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记者发现,在电脑或手机的软件市场中,有不少广告拦截的专门类软件,且下载量往往不低。这些广告拦截软件大多宣称“逛网站去广告弹窗”、“拦截弹窗”、“过滤不良信息”等。

  而除了软件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针对弹窗广告,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也在持续发力整治,多次开展“治理弹窗”专项行动。一份来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违法互联网广告案件23102件,罚没金额33451万元,分别占广告案件总数的55.9%、罚没款总额的44.1%。查办互联网广告违法案件数量同比增长55%,罚没款同比增长37.4%。

  探因

  追求流量变现 拉低用户体验感

  “网络弹窗,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程序窗口,可以简单归纳为软件弹窗、网页浮窗和运营商弹窗。不管什么形式,就是有一个程序在运行着,要么在电脑或手机的后台你看不见它,它主动给你弹一个窗进行推送;要么你在打开浏览器或浏览网页的时候出现,这是一个广告推送的方式。”网络研究专家、北京汉华飞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彭根说,网络弹窗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一般只要会写代码,弹窗是比较容易设计的。

  “一些网站弹窗很难一次关掉,主要是为了提高广告展示的时长,追求商业流量变现”。彭根介绍说,虽然浏览器在过去一段时间是弹窗发生的一个“高发地”,但如今一些网络弹窗广告并非都是浏览器在推广,“也有可能是打开某个页面时,页面上本来就有的广告位,只不过是以弹窗的形式出现了。现在打广告,都不是单个行动,有一些专门的广告联盟来彼此间实现资源互通有无。”

  在采访中,一些用户反映刚刚看过某商品,弹窗很快就会弹出类似商品;甚至在手机上浏览过某内容,去到单位后,办公室电脑上也会弹出相近广告。对于此类现象,相关人士也给出了解释。

  一位在互联网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士告诉记者,主要依据的是用户行为、习惯记录和用户特征来实现的。“知道你的用户行为或者记录了账号痕迹,对你做了画像,而后弹窗推送。”该人士称,从执法监管的角度而言,通过算法技术或者用户画像而“精准推送”的弹窗内容,监管部门要及时发现往往比较困难。而在彭根看来,网络弹窗广告除非是明显涉嫌违法的,诸如色情、赌博、恐怖、欺诈等内容可以及时查处外,其他正常形式的弹窗广告,目前较难受到处罚。用户可以在软件设置中设定“禁止弹窗”,或者使用杀毒软件、广告过滤软件进行“拦截”。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我国《广告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而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有相同规定。且规定“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未经允许,不得在用户发送的电子邮件中附加广告或者广告链接。”

  观点

  管理要多管齐下 用户要积极投诉

  “弹窗广告频率过多或者乱象偏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拉低用户体验感。并且,它的一次次出现,本身也是对用户的一种骚扰。”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资深互联网专家李易说。

  在李易看来,如果单纯从商业操作的角度来讲,弹窗广告这种商业形式的存在,本身不是特别大的问题。他认为,弹窗广告之所以多发,主要原因还是背后存在强大的商业变现的考量。而眼下最大的问题在于,一些法律法规出来以后,弹窗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老百姓维护正常权益的意识,依旧过于麻木。“其实从中央到地方,现在有很多可以投诉举报的渠道,比以前好多了。凡是正规备案的网站或APP,底部几乎都有可以连接到第三方的投诉窗口。”他说,但弹窗广告大量出现,民众显得很麻木,没有去细想过可以投诉,老觉得忍一忍无所谓,这其实是不对的。

  “不止弹窗广告,包括搜索引擎相关的一些问题,也跟之前大家期待的还是差得较远。”李易说,在法律并不欠缺的当下,应该加大对公众的普法宣传,让大家知道可以去投诉维权。“比如,我们每年都有网络安全周等活动,包括可以在大型重点媒体上做宣传等。要有一些典型案例和公开数据来以案释法,告诉公众这样做会有效果。”

  李易同时提醒,虽然一些大型网站或者知名APP,在治理弹窗广告上相对较为规范。但是,在一些中小规模网站,弹窗广告泛滥的情况依旧比较严重。“有一个现象比较突出,在某些中小网站或者一些地方,还是存在配合互联网公司和通讯公司搞所谓的‘劫持’。”他举例说,比如打开某网站,某网站本身并没有弹窗,但是一些广告商联合通讯公司等,对用户进行弹窗广告推广。“这种就有点‘精准骚扰’了,非常恶劣,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执法。”

  未来除了严格执法、对公众加大普法宣传之外,李易建议监管部门还应升级监管技术。“相关监管部门首先要掌握好登记在案的网站、APP等的数量;而后,也要加强识别和跟踪技术,怎么知道有没有弹窗、是否可以全时段、弹窗出来后没有明显标识怎么办等等都要考虑。对于一些广告商或者平台来说,它也会采取一些最新技术来规避或者对抗监管,所以技术也要适时跟上。”

  本报记者 李松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